服 务 案 例
华进服务超过3000家优质客户,以成就客户成就自己,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伙伴。
《专利申请撰写》案例四:如何基于日常研发工作产出专利
方高明、吴寿宏
2025-07-09 10:57
【专利基本信息】
发明名称:相似问集合的评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申请号:202011127938.1
申请日:2020年10月21日
授权公告日:2021年4月6日
该案专利申请撰写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1)挖掘阶段。挖掘代理师应客户的专利管理人员邀请到客户公司,负责与研发人员面对面沟通技术方案,挖掘出可专利点,然后对可专利点进行检索评估,根据检索评估结果对可专利点进行完善,基于客户的委托由专利代理师撰写技术交底书,给客户确认,并委托申请文件撰写(或者由研发人员撰写技术交底);
(2)专利申请撰写阶段。撰写代理师负责根据交底书内容进行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给客户(研发人员和专利管理人员)确认递交专利申请文件,进入实审阶段后,进行审查意见答复处理,最终获得授权。
一、专利挖掘阶段
(一)专利挖掘流程
专利挖掘流程主要包括:
(1)明主题、确人员、分小组、约时间;
(2)参会议、听介绍、记要点、提疑问、引方向、核要点;
(3)整要点、评新创、做标记、出清单;
(4)出交底、做委托、审文稿、走递交。
企业专利管理人员提出专利挖掘的需求,专利服务机构委派专利挖掘负责人;由专利挖掘负责人与企业专利管理人员了解本次挖掘的研发部门是哪些部门,主要是负责研发哪些产品、产品有哪些功能等,从而明确本次挖掘的主题,确定参与本次挖掘的相关人员。当涉及多个部门或一个部门多个不同模块时,可以采用分小组进行挖掘。专利挖掘负责人与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约定专利挖掘会议时间。
专利挖掘过程中鼓励研发人员分享自己在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采用的解决方案和达到的效果,记录挖掘的要点,并针对研发人员所讲内容提出疑问,对要点进行复述以确认,并注意询问确认是否已经在产品或其他地方公开,避免已经被使用公开,造成影响。
专利挖掘会议结束后,按照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整理创新点,检索评估各个创新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并做好创新性强弱程度标记,给出申请建议,出一份挖掘清单给研发人员确认。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创新性高的创新点,完善技术方案写成技术交底书,由委托的代理机构或专业人员处理成专利申请文件,并审核专利申请文件,确认后根据专利布局需求,递交申请文件等。
(二)具体挖掘过程
按照上述专利挖掘流程处理,引导研发人员讲解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案,以及所达到的技术效果。
该案的背景:提供一种智能客服,能够针对用户的问题自动识别,并回复相应的答案。
研发人员遇到的技术问题:为了全面、准确的识别用户语音的意图,通常会建立相似问语句库,相似问语句库中存储有服务者编写的相似问语句,例如“拒绝还钱”的意图下,会有“我没钱啊”、“过几天再还吧”和“我没工作”等。现有技术中添加相似问语句质量较差,无法准确识别语句意图,没有对相似问语句质量的准确检测方法。
解决方案:获取相似问语句集合,如我爱中国、我很爱中国等,采用向量编码器(如bert、USE、NN等)将相似问语句集合中各个相似问语句分别转换对应的向量;将得到的向量进行降维处理,如从768维(向量编码器自身的维度)降维4维、5维等向量,得到降维的句向量;对降维得到的句向量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得到该相似问语句集合的句向量分布属于期望分布的差异度;根据相似问数量评分函数得到该相似问语句集合的相似问语句数量的评分,以及差异度评分函数得到该相似问语句集合对应的差异度的评分;根据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的评分和差异度的评分得到该相似问语句集合的评分。
技术效果:能够准确的检测相似问语句的质量。
挖掘代理师整理技术方案后,让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确认并委托撰写。
二、专利申请撰写阶段
通常挖掘代理师和撰写代理师可以安排同一人处理,若挖掘代理师和撰写代理师非同一人,则挖掘代理师需将相关信息同步至撰写代理师,避免与研发人员重复沟通相同内容。
撰写代理师对技术交底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成专利申请文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的工作包括:与研发人员就交底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沟通、进一步做查新检索(可省略)、构思权利要求和说明书内容等,下面分别描述各工作的相关技巧。
(一)技术问题沟通
在撰写专利申请的初期阶段,专利代理师首先需要对技术交底书进行细致的阅读。这一过程中,代理师会遇到各种技术疑问,这些疑问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种,技术疑问如未知的技术术语、常规的现有技术等可以通过百度、AI大模型等工具查询得到,如对“超参”的含义,避免一些常规的、通过代理师可以毫无疑义确定的技术疑问也请教发明人而浪费双方时间。
第二种,通常是与发明点强关联的技术疑问,需要在技术咨询中详细描述清楚问题,或者描述清楚代理师的理解以让发明人确认理解是否正确,这同样可以节省双方的时间。
另外,在发明人解答技术疑问之后,若还有进一步的技术疑问,可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微信等方式联系,以节省沟通时间。
(二)权利要求布局
在理解完技术疑问,并确定清楚技术方案之后,先确定保护主题有哪些,然后再确定方法独立权利要求。首先撰写独立权利要求,在撰写独立权利要求时,必须基于核心发明点精准进行撰写,而对于核心发明点的确定,至少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技术交底书中核心创新点部分的内容,通常就是该技术方案的核心发明点;
第二种,基于技术交底书中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的重点内容以及技术效果,通常可以确定出该技术方案的核心发明点。
因此,容易确定出该技术方案的核心发明点是“基于相似问语句数量和相似问语句分布的差异度对相似问语句集的评分”,那么,针对这一核心发明点撰写出独立权利要求如下:
权1、一种相似问集合的评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似问集合,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中所包括的相似问语句的数量;
分别对各个所述相似问语句进行向量编码得到各个句向量,确定各个所述句向量在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
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所述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
基于所述差异度和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
在撰写完成独立权利要求之后,进一步布局从属权利要求。布局从属权利要求的思路通常是布局发明点相关的内容,并且按照发明点从高到低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该案例按照如下三个要点布局从属权利要求:
(1)从技术交底书的方案可知,“差异度中确定句向量的分布情况”这一步骤的重要程度最高,其次是“如何确定质量评分”,因此,基于这一重要程度的排序,分别布局各个权利要求。
(2)布局拓展方案,或者与发明点弱相关的内容。
(3)通常情况下,针对每一个改进点或者是重要程度较高的改进点,至少需要布局2条从属权利要求,即布局一条中位概括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下位的从属权利要求,以形成层层防护。
该案方法从属权利要求布局见表1-1。
表1-1 该案从属权利要求布局
布局的发明点 权利要求 具体布局思路
差异度中确定句向量的分别情况 权2 先对向量进行降维处理,再确定目标分布情况
权3 向量维度数量的限定特征
确定质量评分 权4 分别根据差异度和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两个评分,再根据两个评分确定质量评分
权5 具体的根据两个评分确定质量评分的方式
其他发明点1 权6 基于目标分布情况与均匀分布情况确定差异度
其他发明点2 权7 模型训练过程
(三)说明书撰写
说明书应清楚、完整的公开发明的技术方案,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说明书一般包括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附图等。
1.背景技术
技术交底书中的背景技术通常会写的过于详细,代理师针对技术交底书中的背景技术进行适应性删减和调整,使得申请文件中的背景技术介绍该技术方案的背景,并且不会过于详细而导致存在技术启示;同时,不得描述该发明也具有的缺点或者是该发明无法解决的问题。
2.发明内容
在推导独立权利要求的有益效果时,需要有理有据、逻辑思路清晰,并且解决的技术问题与背景技术引出的问题一致。
3.具体实施方式
撰写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解释权利要求中各个技术术语、自定义词语的含义。
(2)当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较宽,其概括的特征不能从一个实施例中找到依据时,应当给出两个以上的不同实施例,以支持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3)实施例部分公开的详细程度,应该到所公开的最小的组成单元或步骤都是现有技术。
(4)在每一实施例的后面,对该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整体技术效果进行描述。
4.说明书附图
(1)将技术交底书中技术方案的附图均放入申请文件中。
(2)为了更清楚、更可视化地呈现出技术方案,除了画出流程图之外,还可以画出交互图、时序图等。
三、专利申请答复阶段
该案走预审通道,针对审查员下发的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进行答复之后,该案获得授权。
(一)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
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引入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指出权利要求1至10均没有创造性。以该案权利要求1为例进行说明,该案权1内容如下:
一种相似问集合的评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似问集合,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中所包括的相似问语句的数量;
分别对各个所述相似问语句进行向量编码得到各个句向量,确定各个所述句向量在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
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所述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
基于所述差异度和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
对比文件1(CN106777232A)公开了一种问答抽取方法、装置及终端,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41]-[0170]段披露了如下内容:
“[0095]图4 所示的问答抽取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0096]步骤S401:对问答数据中至少一部分问句进行聚类,以得到问句聚类结果(相当于获取相似问集合);[0097]步骤S402:统计所述每一组内的问句的频次以及所述每一组内的问句的数量(相当于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中所包括的相似问语句的数量);[0098]步骤S403:基于所述每一组内的问句的数量对所述多个组进行排序,以及基于每一组内的各个类内所有问句的所述频次之和对所述每一组内的多个类进行排序:
[0104]具体实施中,由于问答数据中相同问句可以出现多次,而在聚类过程中采用的则是去重后的问答数据,因此,在对聚类后的问句进行排序时,可以考虑问句在问答数据中出现的次数,也就是问句的频次。故在步骤S402中,统计所述每一组内所有问句在问答数据中的频次,也就是每一问句在问答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同时统计每一组内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然后在步骤S403中,利用每一组内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对所述多个组进行排序,每一组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越多,则该组的排序越靠前,该组对应的回答则会越早给用户(相当于基于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在步骤S403 中,还可以利用每一组内的各个类内所有问句的所述频次之和对所述每一组内的多个类进行排序。相应地,每一类内所有问句的所述频次之和越大,则该类的排序越靠前,该类对应的回答则会越早呈现给用户。”
该案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技术特征为:一种相似问集合的评分方法,分别对各个所述相似问语句进行向量编码得到各个句向量,确定各个所述句向量在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所述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基于所述差异度和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
针对上述区别技术特征,对比文件2(CN110516752A)公开了一种聚类簇质量评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对比文件2说明书第[0053]段具体公开了以下内容;
“[0053]性能度量包括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两类。其中,外部指标可以认为是将聚类结果与某个预先设定的参考模型进行比较,例如,杰卡德(Jaccard)系数、 FM 指数(Fowlkes and Mallows Index, FMI )、兰德指数(Rand index )以及调整兰德指数(Adjusted Rand Index, ARI )是较为典型的外部指标。”
上述各类指标表述了簇分布情况,即对比文件2公开了特征“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基于所述差异度确定所述相似集合的质量评分”,且该特征在对比文件2中所起的作用与其在该权利要求中所起的作用相同,都是用于量化相似集合的质量,即对比文件2给出了将该特征应用到对比文件以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启示。
(二)审查意见答复
(1)代理师基于该申请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和对比文件1公开的技术方案,结合审查意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2 该案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的比较分析
该案申请的权1 对比文件1 对比文件2 分析结果
获取相似问集合;相似问语句指的是意图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句 [0051]段“通过对问句的聚类可以将具备不同业务或不同关键词的问句划分至不同的组,以进行区分,以便于后续步骤利用问句聚类结果进行其他处理过程” 无 对比文件1对问句的聚类是按照不同业务进行划分,而权1的相似问语句指的是意图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句
分别对各个相似问语句进行向量编码得到各个句向量,确定各个句向量在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 基于问句数量对相似句集合排序 无 该区别技术特征不是惯用技术手段
将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目标分布情况与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基于差异度和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 无 [0053]性能度量包括外部指标和内部指标两类。其中,外部指标可以认为是将聚类结果与某个预先设定的参考模型进行比较 对比文件2未公开该区别技术特征,且对比文件2中的各种外部指标与簇分布情况完全无关
代理师由上述分析可知,虽然该案走预审通道,但是考虑到权1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1及对比文件2在技术上存在较大区别,因此仅加入相似问语句的静态限定,在体现出更大区别的基础上可以争取保护更大的范围。修改后的权1如下:
一种相似问集合的评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似问集合,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中所包括的相似问语句的数量;所述相似问语句指的是意图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句;
分别对各个所述相似问语句进行向量编码得到各个句向量,确定各个所述句向量在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
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所述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
基于所述差异度和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
(2)代理师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争辩。
①比对特征时,可以举例说明以更清楚地陈述区别:
参照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051]段“通过对问句的聚类可以将具备不同业务或不同关键词的问句划分至不同的组,以进行区分,以便于后续步骤利用问句聚类结果进行其他处理过程”可知,对问句的聚类是按照不同业务进行划分,或者按照不同的关键词进行划分的。而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相似问集合中所包括的相似问语句指的是意图相同,表达方式不同的语句,相似问集合与对比文件1中对问句进行聚类得到的组是完全不同的。
为了便于理解,举例说明:对比文件1中将属于“投保”业务的问句划分为一类,将属于“理赔”业务的问句划分为一类,然而划分为某一业务(“投保”或者“理赔”)的各个问句可能包括有各种意图,并不能说明是意图相同的问句;对比文件1中将包含关键词A的问句划分为一类,将包含关键词B的问句划分为一类,然而包含某个关键词的各个问句也不能代表各个问句的意图相同,如“我要还钱”、“我不还钱”,均包括了“钱”这一关键词,却是完全不同意图的问句。
②虽然对比文件1可能公开某个特征,但是该特征在对比文件1和权1所实现的作用是不同的:
参照对比文件1说明书第[0104]段“故在步骤S402中,统计所述每一组内所有问句在问答数据中的频次,也就是每一问句在问答数据中出现的次数。同时统计每一组内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然后在步骤S403中,利用每一组内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对所述多个组进行排序,每一组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越多,则该组的排序越靠前,该组对应的回答则会越早呈现给用户”可知,对比文件1所表达的是某一组所包括的问句的数量越多,该组的问句是越多的用户所要问的问题,则该组的回答会越早呈现给用户。但是在此基础上,某一组的问句的数量越多,本领域技术人员仅仅可以得知该组的问句是越多用户所要问的问题而已,并不能说明该组的质量越高。也就是说,对比文件1并未公开基于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更没有公开基于所述差异度和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
③对比文件2未给出区别技术特征应用到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且区别技术特征不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
对比文件2中公开的各种外部指标均与簇分布情况完全无关,对比文件2未公开“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基于所述差异度确定所述相似集合的质量评分”,对比文件2也就不存在将特征应用到对比文件1的技术启示。
虽然将语句映射为向量的过程在语句处理领域中存在,但是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过程中,为何要采用将语句映射为向量这一技术手段,在哪一个步骤之后采用这一技术手段,以及将这一技术手段与后续的步骤如何进行结合,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改进过程中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的。而在对比文件1中,并不存在需要将组内的问句与分布情况进行比较,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就不会想到要将问句映射为向量。而在对比文件2中,也未给出将簇内各样本映射为向量,确定分布情况再与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的技术启示。
在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中,均未公开“分别对各个所述相似问语句进行向量编码得到各个句向量,确定各个所述句向量在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而如何确定各个句向量在相似问集合的语义空间中的目标分布情况是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得到的。
进一步,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也均未公开“将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确定所述目标分布情况与所述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而现有技术中包括有各种参照物,如对比文件2中所列举的各种内部指标和外部指标,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采用目标分布情况与哪一种参照物进行比较,为什么选择将目标分布情况与预设的均匀分布情况进行比较,这也是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得到的。
进一步地,对比文件1和对比文件2也均未公开“基于所述差异度和所述相似问语句的数量确定所述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虽然对比文件1公开了获取聚类得到的组的数量,但是如前所述,该聚类得到的组的数量并未公开用于确定该组的质量,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采用哪些数据得出相似问集合的质量,为什么选择目标分布情况与均匀分布情况之间的差异度,以及相似问集合的数量得出相似问集合的质量评分,这也是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才能得到的。
四、小结
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介绍了如何从日常研发工作中如挖矿一样挖掘专利,如何进行专利撰写布局以及如何答复授权的技巧。因专利挖掘、撰写和答复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过程,需要专利代理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撰写技巧和答复技巧。创新企业可以借助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根据自身需求对自身的知识产权进行较为全面的保护,避免创新无法及时得到保护。专利代理师可以通过专业的挖掘、细致的技术疑问处理、精准的权利要求撰写、有针对性的审查意见答复,有效地将日常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Copyright © 2021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2081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