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一组数据:目前,包括专利、品牌和内容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占全球商业价值的90%,占全球上市公司的54%,达到74万亿美元。
以知识产权这把尺子来衡量,中国经济的长处十分明显。
从量上看,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56.8万件,同比增长16.9%;有效注册商标量达4423.5万件,同比增长9.1%,稳稳守住了世界第一专利大国、商标大国的位置,且增长势头喜人。商标申请数量持续增长,反映出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品牌建设、关注消费者需求;发明专利有效量快速增加,反映出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从质上看,截至6月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68.3万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46.5万件,占比约为39.8%。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国内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中,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05.1万件,较去年底增长10.4%,所占比重为71.7%。这意味着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形势喜人也逼人。一方面,中国企业创新活跃,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澎湃;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尚存堵点,需要下大力气补上“有没有”“好不好”“行不行”等短板。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显不足。截至6月底,我国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为38.5万家,即使考虑到有些企业所处的行业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也还有大量企业不具备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专利含金量有待提升。“十四五”规划纲要将“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作为重要指标列入,替换了过去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高价值”3个字,意味着知识产权工作必须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截至6月底,我国国内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0.4件,较去年底增加1件。相比其他经济体,我国数百万件高价值发明专利中,具有先进性、突破性的专利依然较少,专利大国被专利“卡脖子”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专利转化依然是“难啃的骨头”。我国高校专利申请量有时甚至比其他国家高得多,但在专利对外许可授权、衍生企业孵化数量、授权营收收益,尤其是代表专利全球竞争力的国际专利获批等方面,还落后不少。
鉴于此,必须着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知识产权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推进专利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等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以专利为支撑的创新型经济、以商标为支撑的品牌经济和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经济,努力实现从知识产权大国到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用创新创造更好驱动高质量发展。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行业资讯频道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020-87323188-182;邮箱:minnan@aciplaw.com